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昔日北平原朝東面開拓的古道由本區經過的有數條: 

一、淡蘭古道-基隆河三貂嶺隆嶺正道路 
所謂淡蘭,即為清朝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在臺南的臺灣府設立在新竹竹塹城的淡水廳,治理全北部行政後備事務。在歷經漢人於乾隆年間大量移民入臺北平原、新莊、艋舺、錫口及基隆等地的開發後,漳州籍吳沙已在清嘉慶初年由東北角的三貂社地進入葛瑪蘭平原(即現宜蘭,在嘉慶15年正式劃入大清國版圖,2年後設葛瑪蘭廳)。當時,臺北開發最早的商埠"艋舺、由武營口走陸路經信義區到松山區錫口街,走基隆河南岸經南仔、水返腳、堵山腳至暖暖(越河上獅球嶺可至基隆港為明朝年間已開通之舊道),再沿基隆河上游經四腳亭、瑞芳、三爪仔由猴洞前上三貂大嶺下武丹,至頂雙溪再由三貂灣隆隆嶺或遠望坑上草嶺,下至石城、大里簡,沿海走可至頭圍,即進入葛瑪蘭平原。

二、淡蘭六張犁拳山分道(茶路古道) 
早在190年前,清朝嘉慶初年,已被官府列入重要兵備道,此山徑為臺北至宜蘭最直線路,約不到60公里,遇戰亂,可急行軍趕赴解危。由艋舺武營口經大安區到信義區六張犁,由坑路頂堡經石泉巖清水祖師廟,上嶺6里至樟腳,下崙6里至景美溪畔萬順寮(此段在清未年間為拳山堡、深坑一帶所種茶葉運往臺北要道,故現稱為茶路古道)。由萬順寮經深坑渡、楓仔林、石碇、上崙仔洋大粗坑下至坪林鄉北勢溪虎尾寮再上大湖桶山後沿稜線至鶯子嶺下風孔格,由樟崙至宜蘭頭圍。

三、六張犁土地公嶺古道(木柵嶺頭古道) 
由信義區六張犁經石泉巖祖師廟(創建於清道光24年)上嶺後南行土地公嶺嶺頭線(莊敬隊道上方),經嶺頭土地公廟與石軍巖廟可下木柵、景美一帶。

四、三張犁糶米古道 
由三張犁吳興街600巷100弄底上嶺500崁,經糶米公廟至越嶺口,左行經樟腳可至深坑;直下經坡內坑,可抵景美溪岸。由越嶺口右行可順茶路古道下至土地公嶺木柵或下石泉巖六張犁。

五、由三張犁或中坡里福德街一帶,上拇指山嶺(四獸山區)走山稜東行至南港四分溪一帶,可下至深坑土庫或楓仔林等地。只是山徑遠繞,甚少人行走,故無文獻記載。 

※以上資料由 吳智慶 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