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安全不輕忽!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編印「防跌密碼-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讓家長知道各種預防措施外,更能了解到萬一發生意外的緊急應變對策,一同守護孩子們的安全。不同年齡的兒童可能跌落受傷的狀況都不一樣,一歲以下的嬰兒,要注意捧抱與放置位置,滿一歲後開始學習站與走路容易發生跌撞情形,二至三歲應該注意周圍環境與安全。應確保幼兒活動空間的安全性並適時教導幼兒安全觀念,有效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防跌密碼- 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 防跌篇-嬰兒車 】 一、選購小撇步 1、看外觀:把手與結構完整穩固。 2、看功能:輪子要有剎車、有安全帶。 3、應留意:承重限制(輕重型車耐重不同)。 4、符合經濟部 CNS12940 手推嬰幼兒車安全國家標準。 二、安全使用小提醒 1、穩重心:東西放置物籃,勿吊掛太多東西。 2、固定好:要扣安全帶(避免小孩手指夾到)。 3、安全推:抱起時要先踩剎車,勿讓小孩推。 4、勿獨留:勿讓嬰幼兒單獨待在車上。 【 交通篇 】 一、機車安全小提醒 1、安全帽:兒童搭乘機車應戴合適頭圍安全帽。 2、正確戴:應坐後座,須緊抱駕駛並踏穩踏板。(若無法踏穩踏板,可加裝合格之後座兒童座椅)。 3、慢慢騎:載送幼兒時,機車車速建議應遵守道路速限,勿超速。 二、汽車安全小提醒 1、使用汽車安全座椅:挑選符合CNS11497 攜帶式嬰兒床及幼童用座椅國家標準。1歲以下或體重未達10公斤嬰幼兒選購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 2、放對位:安全座椅要放置於汽車後座,並予以固定。 3、勤檢查:遇事故或緊急煞車等狀況,應立即檢查安全座椅是否穩固。 4、要陪伴:安全座椅最好有人陪伴看顧。 5、年齡逾4歲至12歲以下或體重逾18公斤至36公斤以下,應坐後座並繫安全帶。 6、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網址: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38 【 居家安全 】 跌落是嬰幼兒常見的意外,跌落除了頭部、骨頭所受的傷害,因跌落所碰觸尖銳邊緣也是一種傷害,應謹慎預防。 一、常見跌落處所注意事項: 1、床:裝置床邊護欄,或降低床板的高度(90公分以下)。 2、沙發:避免將嬰幼兒單獨留置於沙發,地面宜鋪設軟墊。 3、餐椅:需加裝安全帶設備,坐時需繫上安全帶,並確認固定。 4、樓梯口:加裝高逾85公分,間隔小於10公分及幼童不易開啟之穩固柵欄。 5、建議在嬰幼兒活動空間地面鋪上軟墊。 6、有六歲以下小孩,家裡空間應如何規劃佈置?請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居家安全環境檢視手冊」,網址: 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282&type=01 二、嬰幼兒安全防護措施建議: 在居家環境中跌倒、墜落是最常見的意外,以高處墜落及濕滑地面為常見原因,如果跌倒後接觸的地面為硬質地面,則可能使傷害更加嚴重,這邊針對傷害源以及防護措施提供相關建議: 1、地板:在客廳或臥室等孩子常活動的地點鋪設軟墊,降低孩子受傷程度。 2、嬰幼兒睡床:有穩固的防跌落措施,若加裝護欄,間隙小應於6公分,並於睡床四周地板鋪設軟墊,降低跌落的受傷程度。 3、陽台:欄杆的高度設計至少在110公分以上,10層以上不得小於120公分,欄杆間距應小於10公分,且陽台未放置可供攀爬之物品或水平橫條。 4、樓梯:出入口處設置高於85公分,間隔小於10公分及幼童不易開啟之穩固柵欄,且安全扣要安裝在高處,以防止幼童跌落。 5、浴室與廚房地板及浴缸底部有防滑功能或防滑設施。 6、地毯或踏腳墊有止滑裝置。 7、應禁止在樓梯口、樓梯上玩耍的危險行為。樓梯口上下設置柵欄門,並提供照明,保持整潔通暢。 8、窗口、陽台、走道有防止跌落的設置,勸阻幼童爬樹、攀高等危險行為。 9、在國外有許多學步車造成幼兒意外事故傷害及死亡案例,多數是頭部傷害考量安全性問題,建議讓寶寶自行學習走路。 【 嬰幼兒跌落怎麼辦? 】 一、跌倒受傷: 意外跌落後,若有以下狀況,請立刻就醫: 1、意識不清或者昏迷。 2、頭顱有明顯腫脹或凹陷。 3、全身有任何撕裂性的傷口。 4、手腳活動反常。(如某個關節不敢動或拒絕被碰觸)。 一般來說,若2歲以下的嬰幼兒從90公分以上的高度跌落;或者2歲以上兒童從150公分以上的高度跌落,撞擊的強度是比較強的。但由於碰撞方式、地板硬度、孩童年紀……等因素皆有可能影響到傷勢嚴重程度,因此從較低處跌落的受傷仍應小心。 二、頭部受傷: 頭部外傷的72小時內是密切觀察期。但也有可能經過數天到數週才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延遲性顱內出血)。 家長應留意以下症狀: 1、睡眠時間過長,或者活力明顯變差、叫不醒。(嬰幼兒可能每4小時評估是否可喚醒)。 2、持續嚴重的嘔吐或頭痛。 3、嬰幼兒前囪門澎出。 4、舉止異常或躁動無法安撫。 5、痙攣發作。 6、走路不穩、容易跌倒。 7、在頭部外傷部位出現腫脹或者凹陷。 8、視力模糊看不清楚,或看起來有斜視(好像眼睛沒有對焦)。 9、手腳局部或者單側無力。 10、跌倒的傷口紅腫、化膿或有分泌物。 若孩童在跌落造成頭部外傷後,出現上述症狀之一,即建議就醫接受專業評估。 《 防跌密碼-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 出版單位: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 【 兒童居家安全環境檢視手冊 】 很多的兒童事故是可以透過父母及照顧者的注意及環境安全的改善而避免: 1、兒童應避免靠近火、爐灶、火柴或電器。 2、幼兒喜歡攀爬,因此樓梯、窗戶或遊戲場所應設安全裝置,以防範小孩預防墜落。 3、刀及尖銳的器具、易碎的玻璃都應遠離小孩可接觸的地方。 4、幼兒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小的東西如鈕釦、錢幣等應避免幼兒拿到,以防止梗塞。 5、藥物、刺激性的液體、有毒的物質應存放於密封容器,標示清楚,且避免兒童看到及拿到。 6、慎防幼兒溺水,即使在水量小的地方,如浴盆、洗衣槽等,所以父母及照顧者不能讓小孩在沒有看管下接近水源;泳池及池塘周圍應設置門禁或圍欄;井水及深水 窪要加蓋。並應規定戲水場所設置拋接式浮水設備,且兒童戲水時要穿戴救生衣。 7、五歲以下的幼童很容易在路上發生事故,在小孩剛學走路時便應教導並養成他們道路安全的行為。 一般家庭中常見許多「不安全」的環境,例如,地板上電線未固定、家具桌角尖銳,或是堆滿雜物的房間。許多家長或照顧者常常忽略了這些居家生活中潛在的危險而導致事故傷害發生。 兒童本身較無力避免傷害,其安全照護有賴父母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保護兒童安全,協助國人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特研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提供主要照顧者及家長們可依此檢核表逐項查核,檢視居家環境,並及時改善居家環境安全、排除潛在的危險環境,打造兒童安全成長的居家環境。 網址: 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282&type=01 網址: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876&pid=4913 (一)「【防跌密碼】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網址: https://www.dvs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79186C9AA7EBBB9&sms=43D284E2656861C5&s=F4F8368250E0A0F2 網址: 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282&type=01 網址: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876&pid=4913 (四)「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網址: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38 (五)「嬰幼兒意外事故防制與居家安全」-「孕婦關懷網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網址: 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830&type=01 網址: https://www.dvsa.gov.taipei/Default.aspx 地址:100006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3號 電話:02-23615295 傳真:02-2361529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臺北市信義區公所 與您一同守護兒少健康安全成長! 資料來源: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國法規資料庫